教学新闻
教学新闻
写好“红绿彩”三篇文章 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
作者:|发布时间:2022-03-23

作者:丽水学院党委书记 王利琳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建设好课程思政,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标尺。

丽水学院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深入挖掘“红、绿、彩”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强统筹设计,注重分类引导,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全面构建符合“三全育人”要求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抓实课程重要载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是重要载体。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手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重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围绕“红、绿、彩”及丽水市主要行业产业,重点推进地方特色课程思政改革,建设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94个有关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构筑具有浓厚浙西南革命精神、绿色生态文明气息和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抓牢教师关键主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堂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坚持以赛促建,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设置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组,鼓励青年教师上讲台讲好课育好人。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列活动中,获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入选优秀教学微课4门,获课程思政征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1项,已初步拥有一支政治素养高、教学质量好的青年教师队伍。

抓好学院主要阵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级学院是主阵地。学校多措并举强化二级学院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把课程思政工作质量列入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出台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夯实教研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建设能力。通过“一师一课”“一室一课”“一专业一课”,实现课程思政全面覆盖、分类设计、重点推进、示范引领的目标。

利用好地方资源禀赋是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意。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全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第一个获得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地级市,思政教育资源丰富。丽水学院是丽水唯一的本科高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得教育、农业、护理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紧紧围绕丽水红色资源、生态禀赋和文化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奋力写好“红绿彩”三篇文章,扎实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

一、挖掘红色资源,为课程思政建设厚植红色基因

作为丽水革命老区仅有的本科高校,丽水学院主动担当起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使命和责任,深入挖掘丽水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拓展课程思政外延,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

因时应势,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坚持把课堂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主渠道,研究制定《丽水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教研室为基础,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主体课堂、实践课堂和环境课堂”有机融合的“三维一体”立体育人模式,构建具有浙西南革命精神特质的红色文化教学体系,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春莺老师深耕课堂教学一线,获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高度评价。

落实新要求,开辟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新阵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平台运用于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党团日活动,让学生接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意志品格、行为规范等教育培训。组织大学生开展“探寻丽水大地上的红色烙印”“浙西南革命口述史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丽水抗战老兵访谈”“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基地行”等红色革命精神实践调研活动。成立大学生军魂社,现有退役复学学生81人,充分发挥其在传承红色精神、传播正能量、征兵宣传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学生军训模式,组织退伍学生参与新生军训,将军人作风与校风学风有机结合,出色完成20202021级近7000名学生的军训任务,朋辈互促、共同成长效果明显,实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不误。近三年,23名优秀毕业生参加西部专招和“两项计划”,选择到西部、基层和边远地区去,涌现了吴德涵等优秀学生典型,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学生踊跃支援边疆、奉献边疆。赴省内山区、海岛县和西部省区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21.54%26.97%27.95%,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融合绿色理念,为课程思政建设蕴染生态底色

丽水是“浙江绿谷”,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一直以来坚持建设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经验的重要窗口。丽水学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结合劳动教育,支持鼓励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理念。

培育绿色理念。组建生态学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纳入相关学科专业课堂和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绿色理念,在浙江省一流学科生态学、浙江省中药产业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科研平台等学科、科研平台基础上,拥有《环境生态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畲药识别虚拟仿真实验》等省一流课程,建设有《基础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等校级优质课程,形成以《环境生态学》为中心的生态文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立全国首家中国(丽水)两山学院,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服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开发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生动具体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组织编写出版《两山教育》《视频图文毛竹定向培育技术》等具有丽水标识度的精品特色教材、教学指导用书,涌现出了朱强根等一批扎根山区、立足乡村、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毛竹博士”“农民博士”。

践行生态文明。把劳动教育与体验生态文明统筹融合起来,开辟践行生态文明“第二课堂”,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帮扶新农村,绿色发展入基层”绿色科普支农活动和“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美好家园之景”环保宣传展,结合专业实际开展校园环境设计、绿化美化、植物普查标识,参与丽水市和瓯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城乡生态修复和GEP核算项目,帮助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绿色生态扶贫等,助力乡村振兴,让大学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弘扬传统文化,为课程思政建设浸润家国情怀

丽水学院地处浙西南地区,坚持把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新风尚,融入课程思政,着力培育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利用课堂主渠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深入挖掘整理刘基文化、瓯江文化、青瓷非遗文化、戏剧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刘基文化研究中心、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写出版《浙西南民间歌曲弹唱》《浙西南民间戏曲》等校本教材,打造文化原创系列课程,《中国青瓷艺术赏析》是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学生选课。《丽水学院园林专业课程链》课程构筑“红”为底色、“绿”为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茶养生与茶疗》课程将养生文化、清廉茶文化植入课堂教学,《大学体育》等课程融合浙西南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举办国学文化教育,重视家国情怀传承熏陶。定期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学者专题讲授传统国学文化课,通过清远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牡丹亭》戏曲文化宣传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乡土情感,激发爱国情怀。承担丽水基础教育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培养任务,获批建设浙西南山区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创新实验区,以生活教育理论和“行知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山区乡村教育情怀,学生对丽水的认同度不断提升,2021年毕业生留在丽水就业创业率达到26.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发表于2022年1月4日 教育之江 “高校书记谈课程思政”专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 丽水学院教务处版权所有制作维护